梁晓声聊《人世间》:年轻人要学会抵御孤独,进而享受孤独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人世间》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批评家)
现实题材当代大剧《人世间》在央视播出,引起了广泛关注,说明这部作品与观众的审美需求达成了某种共振。
什么共振?在我看来,就是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境与观众所经历的生活实际达成了一种呼应,如影随形地映照着现实生活,作品里的人物就好像是你身边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就得跟着人物走,不知不觉就被带到“人世间”了。
有生活质感的作品,就有这种艺术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关心起剧中人的命运来。所谓的生活质感,就是真实性、生动性、鲜活性,就是让观众感同身受的那种生活的温度、气息和人情,说到底,是一种亲切的、朴实的、生存的烟火味道。
凡人世间,必有烟火,烟火味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本质的味道。不食人间烟火,顾影自怜,终究是太虚无飘渺了,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所以还得回到人世间。
《人世间》吸引观众的首要因素就是这种浓郁的、温暖的,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烟火气息。烟火气息就是为生存而努力、而奔波、而奋斗,追赶着日子往前赶路,一年又一年,这就是生活。
《人世间》很平凡,也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不过,它所展现的不是西北的农村,而是东北的城市,表现城市的一个平民社区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夫妇和三个孩子的命运变迁。
一个家庭,三代人,五十年,而这五十年又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剧烈变化时期,命运浮沉,跌宕起伏,沧海桑田,天各一方,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但每天都在变化着,时间长了,回头一看,变化巨大,巨大得不平凡。从知青岁月到改革开放,国家在探索中前进,每一个人也是在探索中前行。该剧的社会意义就在于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描绘出一幅社会变迁图谱,从生活史中看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史。
当然,《人世间》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家”。“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活烟火升起之所,正所谓炊烟袅袅,因而是生存的依托之处。从家家户户到村村寨寨,再到城镇和城市,这人世间就是“家”的聚集、“家”的比邻而形成了万家灯火。
家,又是亲情、乡情、邻里情的载体,是人之情的滥觞。《人世间》就是从家写起,一张“全家福”之后多少年,才能遇到另一张“全家福”,周家兄妹无论身在何方,都牵挂着这个家,也被这个家系念着,家是根。过年了,就想回家,就想团圆,那是血液里带来的情感归属的基因,最深沉,也最浓烈。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具有中华民族这样深沉的“家”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当然,家里也有性格冲突,有代沟,有矛盾,这些矛盾起源于骨肉亲情之爱,爱的另一面叫疼痛,所以叫疼爱。但无论怎样,孩子长大了,就要开枝展叶,另筑新巢,蜕旧变新,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人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人与人的差异,就是人们以不同的价值观为导向,走过不同的人生路径,显示不同的人生价值。《人世间》里的各色人等,在时代大潮中起起落落,寻找自己的爱情,寻找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的人早早殒命。
人世间,多歧路,周家三兄妹,谁没有经历过挫折?像周秉昆那样,坎坷不断,磕磕绊绊,但无论如何,人总是要努力向前走。人未必都能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平凡的人生同样需要扎扎实实的脚步、兢兢业业的付出,善良在心,希望在前,脚步就有力量,生活就有劲头,人生就有光彩。向前向善,这就是《人世间》启示的人生坐标和目标。
该剧中人物众多,最有性格魅力的是几位女性形象,乔春燕开朗豁达,有一种勇于面对生活的泼辣劲,郑娟坚韧勤劳,撑起了一个家。就是酱油厂那个“曲书记”曲老太太也个性鲜明,戏份不多,别有神态,她心地善良,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带有浓厚的曾经的“老”干部“范儿”,所以,她常常被误解为“官僚”,实际上她最实事求是。
《人世间》从家庭延伸开来,铺展到工厂社会,从平民到高干,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娓娓道来,描绘了社会嬗变的生活画卷,传递出中国人的生存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生生不息,可谓一部意味深长的生活史诗。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